第八届进博会大幕将启,“四叶草” 内全球好物云集、商机涌动。而在展馆之外,紧邻国家会展中心的内外贸一体化产业园区正悄然扛起 “转化枢纽” 的重任 —— 它们以 “零距离” 服务打通展会与产业的壁垒,让参展商的展品快速变商品、商机即刻落订单、技术加速融产业,将进博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。
“以前展品从仓库到展馆要绕路大半天,现在坐上‘进博直通车’,35 分钟就能直达,海关流程简化超 50%。” 维缇珐珠宝负责人的感慨,道出了转化枢纽的核心优势。这样的 “零距离” 转化每天都在发生。
依托保税物流中心(B 型)等特殊监管载体,为进博展品打造了 “展转保”“展转跨” 的无缝通道。虹桥商务区的实践早已证明,这里累计服务 45 个国别地区的 270 多家展商,展品货值超 1.2 亿美元,从临时仓储、报关清关到市场测试的一站式服务,让韩国三养、美国泰森等品牌的展品无需长途周转,直接在园区完成商业化蜕变。更有跨境电商前置集货仓实现 “仓 - 港 - 配” 全链路数智化服务,首批 621 件商品从园区出发,快速完成海运出口,履约效率提升 30% 以上。
“进博会上签的意向书,在园区里当场就能对接履约服务。” 这是展商对转化枢纽的直观感受。园区搭建的常态化对接平台,正让 “展会签约 + 园区履约” 成为新范式。
作为转化枢纽的独特基因,“内外贸一体化” 让进博效应实现双向放大。在虹桥 “跨境电商 + 产业带” 先行区,64 家入驻企业既承接进博进口好物的落地分销,又借助园区渠道将长三角制造推向全球。
这种双向流通在消费端同样亮眼:线上 “进博消费地图” 实现 “一键购全球”,线下绿地贸易港的进博同款好物低至 5 折,参展证专属优惠联动商圈消费,让 “展会流量” 直接转化为 470 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量。从海外品牌 “走进来” 到本土产业 “走出去”,内外贸一体化产业园区构建起 “引进 - 转化 - 输出” 的闭环生态。
当进博会的聚光灯照亮内外贸一体化产业园区,“零距离” 转化不再是概念:当场落地的合作协议、双向流动的贸易动能,正在书写 “展品变商品、流量变能量” 的新篇章。这里既是全球优质资源的 “落脚点”,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 “起跳台”—— 在进博机遇与产业土壤的碰撞中,一个连接内外、贯通产销的新生态正在加速成型。
进博时间即将开启,而转化枢纽的故事,每天都在发生。

